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史专栏» 史志编研

赵凤启书记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志(1956-2014)》启动和工作布置会议上的发言

时间: 2014-09-16 来源:校史馆 作者: 校史馆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志(1956-2014)》启动和工作布置会议上的发言
2014年7月11日      赵凤启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编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志(1956-2014)》是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做出的重要决定,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部即将编写的志书是建校60年来第一部全面记录学校建立和发展全过程的大型综合性文献。这部志书涉及到学校60年来方方面面工作的历史沿革、变迁和现状,资料浩繁、线索复杂,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工程。我们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需要全校各单位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就这部志书的编写,讲些相关的和基本的要求。
    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志(1956-2014)》是一部建校60年的通志,是一部大型综合性资料书。
    1.所谓通志是指这部志书还原的是建校60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真实状况,历史沿革与变迁,记述准确的历史节点、事件与人物,场景式展现建校60年学校建立、发展与变革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尽量在编写中收集到比较多的历史档案及口碑资料,不要有明显的历史线索的中断,脉络要清晰,所有的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委要清楚。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志(1956-2014)》采用“横排竖写”的原则。所谓横排就是以学校办学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为横向坐标,依次排列,按照篇章节的提纲设计,客观真实地记述学校各项工作。不能有遗漏,不能有缺项,“横不缺项”。所谓竖写就是全书各个章节的内容,按年代,由远及近的历史线索和顺序编写。历史年代是志书的纵(竖)向坐标。竖写要求不能有较大的历史断线,“竖不断线”。要求在记述和撰写过程中,尽量还原历史资料的完整性,不能出现大的历史线索的中断和较大的历史间隔。有个别情况可能例外的,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的停办。在编写过程中,可能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可以请建校初期还健在的老领导、老教师、老职工进行回忆,记述他们口述的历史与档案材料相互印证,来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
    3.志书的编写必须要保证历史资料、历史事件的原貌,志书是资料汇编、资料工具书。在撰写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资料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不能由撰写者任意主观改动。所有历史事件的追述,必须建立在历史资料支撑的基础上,尽量保存和还原历史的原貌。我校档案馆现能够提供的历史档案(大部分在北京市档案馆)共有上千卷。检索分类工作,我们将在暑假期间加班来做,并初步写成学校大事记。就目前对这些历史档案的初步了解来看,离我们编志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学校档案的缺失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在编写志书的过程中,要尽量多征询曾经在我校长期工作过的,了解学校各阶段发展史的老同志意见,并请他们参与此项工作,通过他们的历史回顾,来弥补历史档案中的缺失。会计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刘仲文教授退休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整理了会计学院的历史沿革情况。她将会计学院复杂的历史变迁、学科事业的变更、历届领导班子成员情况以及曾经在会计学院工作过的所有教师名录都整理出来了,共计5万余字。解小娟书记用了两周的时间,按编志的要求,分章节进行了梳理和材料的补充,初步形成了会计学院的试写稿(还在进一步充实和修改中)。有这样的同志,这样尽心尽力,至少让我们的增强了完成志书撰写的信心。
    4.志书编写要求“述而不论”。即只要客观记述而不发表评论。要真实、要客观、要原汁原味,不做描述,不加形容词,不加副词,不用文学语言去演绎历史,不用今人的评判标准去评价历史。只把当时发生的事情记述清楚就可以了。要忠实于历史,要还原各个时代的特点。
    二.编写志书过程中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1.志书编写的主体是学校及各个承编单位。学校所有单位和部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各单位要按学校的要求将此项工作纳入今后一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日程。组成相应的写作班子和编辑人员,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各单位党或政一把手是责任人。
    2.所有参编单位要特别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资料是志书的基础和核心。资料的来源有四种主要来源和渠道:一是本单位本部门保存的资料档案(例如:财务部门的历年财政预决算收支表,宣传部的图片、影视资料等);二是学校档案馆、馆存的历史资料;三是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口述资料;四是通过在全校范围和各单位组织的历史资料的征集(包括老照片、老的历史文物、领导干部的工作日记等等。教务处刘伟华老师就保留了《教学与管理研究》从出刊到停刊的全部杂志。这本杂志中记述了近20年北京经济学院教学方面的主要信息)。(1)资料的收集整理各单位主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不能单纯依赖学校档案馆存的资料。劳动经济学院就曾编写过建校50年的历史书。其中就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很好的基础。(2)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和校友的积极性,来共同参与校志的编写。在修志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写建校60年的学校发展史,校庆60年我们还要办校史展,这些都离不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站在一个部门一个学院的角度来讲,也需要对60年的发展变迁有一个很系统的梳理,写出自己学院的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志书编写的关键,也是难点。只要各学院重视,就有克服困难的办法。60年的历史不算短,但也不算长,比起那些百年老校,我们的办学历史并不算长的。况且,我们创办初期还有老同志健在,所以要抢救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历史见证。(4)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要本着“宁细勿粗,宁多勿少”的原则,先将资料分类,按章节的要求堆砌起来,形成资料长编,然后再按志书的要求修改整理。
    3.志书不同于年鉴,年鉴只记述当年的资料,基本是横写,只有本年度的时间顺序。而志书的各个章节内容都要贯穿60年的历史变迁。例如:财务处按照年代顺序列出我校60年每年的财务收支的报表,就能够从数字的变化,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气象的巨大变化。1980年原财贸学院全年的经费105万元,而今年我们的办学经费的大盘子已接近10个亿。这就是数字列表以后能让我们看到学校的变迁。这件事可能会占大家很多时间和耗费很大精力,但再难我们也要做,因为,意义重大。
    4.注重老照片的作用。我们争取出一本图文并茂的志书。老照片形象、生动而直观,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如何充分让图片随文,会增加志书的可读性。每位老教工手中都会有涉及到学校办学方方面面的老照片,请各单位注意收集。
    5.志书编写要以人为本。各单位在编写过程中对于那些在历史上对于学校和本单位有过贡献的人物,不能遗忘,不能遗漏和缺失。要有关于他们的记述、生平、学术成果等。志书如何采用那是个技术性问题,但修史却是必备的资料。人物对于校史的形成弥足珍贵。
    6.对于口碑资料,口述历史的采用一定要非常慎重严谨,单凭某位老同志的回忆资料是不能入志书的。需要与档案资料相互印证。如果档案资料确实缺失,也需要至少两位历史见证人以上的资料相一致,才可写入志书(并且需要在初稿中注明资料来源)。
    7.我校的志书要展现出学校志书的特点。大学是教育机构,核心功能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各单位在资料的撷取上,尽可能将相关资料搜集的丰富一些。例如,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发展的线索、变迁、时间节点一定要在文中交代清楚,不能有遗漏,有缺失。再例如,院系教研室的发展变更情况一定要脉络清晰,相关单位要相互沟通,不怕重复,不能遗漏。

 
  • 浏览次数: